【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11月7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10月外贸数据。按美元计,10月出口金额当月同比12.7%、预期5.1%、前值2.4%;进口金额当月同比-2.3%、预期0%、前值0.3%。
“做印刷包装行业太难了!”浙江新振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丹丹的感叹,道出当地传统支柱产业的挑战和求变心切。
作为全国首个“镇改市”,浙江省龙港市是全国三大印刷基地之一,因产业链配套齐全素有“中国印刷城”之称,相关产值占龙港总产值的六成以上。然而,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让这座“中国印刷城”近年来陷入了“拼设备、拼价格”的内卷泥潭,企业利润空间有的甚至低至1%~2%。
面对严峻的现实,龙港在2019年9月撤镇建市不久后,便推出了印刷包装传统支柱产业重塑计划。如今“镇改市”走过5年,在经济下行、需求萎缩的当下,当地的传统产业转型现状如何?龙港的产业结构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订单做不完”
在龙港市经济发展局局长黄钦鑫看来,龙港的优势是产业规模大、配套全。但短板也很明显,就是“多而不强,全而不优”。为此,重塑的关键在于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一方面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盘活存量的同时抓住新消费新技术浪潮,做专做精,提质增量;另一方面,开展“出城入园”大转移行动,通过工业园区叠加资源优势,带动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联动融通。
设市后,作为全国唯一一个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市,龙港“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产业引导和企业服务上发挥出了效率优势。目前,龙港市800多家印刷包装企业已基本“出城入园”,进入了印艺小镇及彩虹智慧、国鸿智造、天成时尚等10多个产业园。集聚优势放大之下,龙港印包行业规上企业如今超过220家,超亿元企业21家,数量较设市之前大幅提升。
作为超亿元企业之一,也正是上述感叹包装行业不赚钱的谢丹丹他们,近年来加大投入巩固存量、开拓新领域,也在今年收获了订单和利润的快速增长。
图为浙江新振印刷科技有限公司的陈列厅,儿童绘本被摆放在显眼位置 缪琦/摄
“订单做不完,排期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担心员工回不去过年。”谢丹丹告诉第一财经,自2021年底“不惜血本”引入新设备和人才团队进入儿童图书领域以来,公司今年这一板块已经完成了一千多万元的订单,不仅贡献了企业的最大增量,也成为利润突破的来源——其净利润是主营业务传统药盒包装的数倍。与此同时,通过设计的差异化和工艺流程的提升,他们在药盒包装这一传统业务上,今年的产量也增长超过20%,并守住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不过,受原材料价格下跌影响,今年传统业务的产值并未增加。
也就在设市一年多后,30多年前从当时的龙港镇“出走”全国的金田新材选择重新回到龙港市——设立智慧型总部、打造新的生产线、联合高校团队成立高分子材料研究院,一系列想法在过去几年里迅速落地。其中,通过研发创新和引入新设备切入更多元的应用场景,是这家行业龙头在产能过剩的内卷大潮中,从追求规模尝试转向更高质量和附加值的路径。
“2021年拿地、开建,办公等周边配套还没建好,我们的生产线已经投产一年了。”金田新材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整个新项目建设实现了“当地之最”——拿地手续最快、开工速度最快、建设周期最短、设备业内最先进。拿地后,当地政府采用“先租后让”模式,让其只用缴纳数百万保证金就拿到了地块前5年的承租期,“这为我们前期投资节省了5000多万,这笔流动资金帮助我们抢购了德国的设备”。
该负责人透露,因为采购者众,当时购买德国这套设备原本要等3年,可见国内供应链竞争之激烈。在快速抢购了德国设备的基础上,后续“预验即投产”的方式,让整个项目原本规划的3年建设周期缩短到1年半,也为他们在业内保持领先优势提供了支撑。
受产能过剩、需求及客单价下降等影响,该负责人坦言,如果没有迅速投产的新项目,公司在龙港原有的产能是下降的。目前,已在龙港投产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生产基地,40%的产能用于生产特种膜,较快实现了正向的现金流,“目前这条产线的产能已达3亿,如果产能结构实现预期,即特种膜占比70%以上,将可以实现20亿产能”。按计划,公司的另两条产线也将分别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底安装完毕,并将在包装材料之外,用于医疗器械、光学材料、电子电气、汽车贴膜等领域。
与此同时,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作为龙港设市后首家由企业全资创立的研究院,也在围绕“卡脖子”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引进等方式攻关,成为企业及其上下游寻求突破的关键力量。
金田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李东军表示,在原料母料开发方面,珠光、全消光母料两大系列均已实现产业化,每年有5000吨~6000吨的产能,预计给公司带来近8000万元产值,节约成本1000万元以上,运用到生产产品中销售额可达5亿元以上。
不管是“回到”龙港还是留在龙港,“镇改市”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效率是一大吸引力。这不仅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也是当地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总部位于上海,已获泡泡玛特、红杉资本、阅文集团等多轮投资的卡牌潮流文化品牌HitCard在今年6月将新的工厂落在了龙港。这是龙港印刷产业与文化创意、动漫IP融合的典型案例。
图为Hitcard龙港工厂 缪琦/摄
Hitcard联合创始人范朝乘对第一财经表示,“龙港速度”以及印刷产业的集聚基础是吸引他们入驻的主要原因,“这里是专精特新孵化园,厂房是现成的,当地政府当即决定给我们厂房”。整个项目从5月下旬对接洽谈,到开业生产用了不到2个月时间。
“我们整体的市场占有率是非常高的。”范朝乘表示,从前年开始做自营产品,公司的产能以十倍的数量级激增。就在刚刚过去的一个生产周期,公司单个产品的月产值就接近1亿元。
产能暴增的同时,这类面向年轻人的珍藏卡也具有极高的客单价和利润。在龙港工厂摆放的一箱并不起眼的四方馆卡牌售价就达近5000元。
官方数据显示,5年来,龙港印刷包装产业年产值从设市之初的110多亿元,增长至约200亿元。在过去3年里,龙港印刷包装产业集群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6.7%。新型材料和绿色纺织两大传统产业分别实现年产值190亿元和110亿元。2020年至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从6.5亿元增长到20.5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近一倍。
新兴产业“从无到有”
除了传统支柱产业,“镇改市”带来的能量,也在加码培育新能源、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
国电投新能源是龙港近年来最大规模单体投资项目,也是当地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的标志性起点。“我们是当年立项、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国电投新能源科技(龙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作克告诉第一财经,当地政府帮助他们极大压缩了工期,叠加各类补贴、融资等一揽子综合政策和服务支持,让他们在诸多选项中选择了“年轻”的龙港。作为全球首条铜栅线异质结电池量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王作克表示,已投产的产线基本满产,订单供不应求。国电投新能源率先研发的铜栅线异质结技术,通过以铜代银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电池片具有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效率、可靠性和发电能力。
除了生产,王作克表示,其大股东国电投中央研究院拟计划在龙港建立分院,以支持技术的创新和提升,优先导入钙钛矿叠层技术、零碳智慧电厂等项目。随着国电投新能源公司在龙港的发展壮大,他们也会把核心供应商,上下游企业,引入龙港以在周边形成配套的产业集群。
图为龙港市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域 新华社图
据官方统计,设市以来,龙港围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靶向招引一批“高大上、链群配”项目,比如总投资100亿元的华润电力龙港超洁净能源示范项目、超50亿元的蓝科途高性能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等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2023年,龙港规上工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位居温州第1;规上工业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位居温州第2;规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位居温州第3。
龙港市投促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设市至今,龙港累计招引落地超亿元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达到640亿元,注入外资2亿美元以上。
人才和市场仍是挑战
看起来不愁订单和在微利中寻找突破的背后,是这座“镇改市”对企业而言仍然存在的人才和市场挑战。
虽然今年儿童图书板块订单大幅增加,但目前尚未抚平此前的成本投入实现盈利。“市场有,但没有人。”谢丹丹说,增长快,但当前的产能规模还不够大,原因就是相关技术人才缺乏。虽然连着设备一起从广州引入了人才团队,但要支撑更大的规模,仍然需要当地人才输血,“我们和当地职业学校打了不少交道,但年轻人进工厂的积极性不高,好的人才往往继续上大学或者流向了大城市,而留下的那些,学校老师不敢推荐给我们”。
为此,他们一边通过高于同行的薪酬、福利以及人才管理机制创新来留住人才,“不仅为他们提供住房补贴,而且还帮他们把职业生涯规划好”,一边也积极向当地政府反馈,能否在当地筹建大专院校,帮助制造企业解决人才难题。
如果说制造业缺年轻人、招工难是各地面临的普遍难题,那么作为年轻的县级市,留住硕士、博士等高端人才则更加具有挑战。
“这里招人不易,留住高端人才更加不易。”金田新材负责人说,通过与复旦大学杨院士团队联手成立龙港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目前已吸引专职博士生六名,“杨院士上个月也在龙港办公八九天”。研究院带给当地的创新能力,将有利于县级市缩小与一线城市在产业创新上的差距。与此同时,由于将智慧总部设在了龙港,集团原本分布在各个基地的负责人也将回流到总部,借助智慧系统和数字化技术远程办公,这将为龙港带回具有全国视野的管理型人才。
直面人才缺口挑战,龙港自设市后也加大了马力。通过实施“人才优政50条”,打造“青年理想地”“城市合伙人”全域“双IP”,这座小城在过去三年里新增大学生超2万人。与设市之初相比,龙港高层次人才数、年均吸引大学生就业数分别增长8倍、1倍。目前,龙港市场经营主体总数近11.7万户,每万人拥有市场经营主体数和市场经营主体新增数均居全省前3,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创业“当老板”。
在人才的带动下,5年来,龙港的高新技术企业从47家提升至186家。2024年上半年龙港GDP同比增长8%,增速位居温州第一、浙江省第三。
和设市前相比,“镇改市”带给这座城市面貌的改善,正在吸引更多年轻人愿意留下。十多年前从北京回到龙港的谢丹丹,切实感受到了龙港的巨大变化,“断头路没有了,也建了图书馆和很多公园”,这些都让当地的年轻人和家庭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从宁波来到龙港负责新振公司儿童绘本板块的90后黄昭军,也因为这里的产业发展选择落户于此。
在今年9月底举行的2024温州·龙港新型城镇化改革发展推进大会上,龙港集中开竣工82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522亿元。包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龙港院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龙港高级中学、国家图书馆龙港运营馆、甬莞高速龙港南互通在内的重点民生项目集中投用。
然而,从镇到市,再到吸引人才的创新之城,龙港的软硬件实力提升才刚刚起步。
图为龙港市街景 缪琦/摄
龙港市经济发展局(下称“经发局”)相关负责人在近期的一场专题调研座谈会上直言不讳地提出,从“镇”到“市”,龙港还面临着诸多发展短板。转型升级的动能不足,产业链“两端在外”现象严重;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偏低。具体表现在产业协同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创新能力薄弱、消费水平不高等。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龙港市下一步将实施青龙湖省级高新区创建三年行动,以深度融合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长三角协同创新网络,同时展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提质行动。比如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企业研发机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技术服务,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式发展,促进印刷包装、纺织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推动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研究院等研发机构,通过创新能力突出的领军企业和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引领带动整体产业技术创新 ,从而实现5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实现清单式动态清零。
愈加严峻的外部环境以及与新兴应用市场的距离,也是包括龙港在内的县级市不容忽视的挑战。
把新的生产基地建在龙港的金田新材,龙港仅是其一小部分市场,大型的终端客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和上海。在需求收缩、供应内卷的时期,他们正在改变销售模式和客户结构,将原本依靠经销商的模式转变为直接销售给B端客户,这也让他们有了更迫切地贴近市场的需求。“下游企业发展得好,我们作为材料上游才可能有机会,而在家门口有项目和客户自然是最好的。”前述负责人这样说。为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正在积极发力国际市场的他们也在推动产能向墨西哥等地“走出去”,以进行全球布局。
“龙港撤镇设市改革无先例可循、无路径可依,5年的探索是局部的,取得的成效也是初步的,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加快破解。”上述龙港经发局负责人表示,比如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力有待做强、相关试点需争取支持等。龙港的下一步任务将会更加繁重复杂。为此,他们希望获得更多项目要素保障的支持,也希望能够将龙港纳入更多相关试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缪琦
相关阅读 报告:经济回报逐渐明显,企业可持续转型仍然面临瓶颈四分之三的企业预计可在5年内获得可持续投入的经济回报。
136 11-08 13:00 李强在上海调研技能人才工作时强调 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李强强调,各级政府要更加重视、关心技能人才,持续优化支持保障政策,加大制度创新和投入力度。
41 11-04 08:50 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人工智能特训班国务院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人工智能特训班
16 10-25 19: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
290 10-21 18:22 最高补贴30万元,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申报启动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采取积分认定制股票配资的公司有哪些,根据人才学历层次、紧缺指数、薪酬水平等维度对人才进行评价。
383 10-10 10:50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Powered by 股票配资门户_在线炒股配资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